English>>

疾病专区 > 心脑血管病专区

中国高血压病人的防治与指南

2008/8/27 16:42:00

现状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按年死亡率每10万人口分别为138和113,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500-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个人、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证明,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如前所述,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10年间,人群的体重指数、血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面上升,冠心病死亡率已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普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10年间增高25%,即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据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
 1991年的普查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36.3%,农村13.7%;治疗率城市17.4%,农村5.4%;控制率(经治疗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仅2.9%(城市4.2%,农村0.9%)。
 1980年与1994年两次全国成人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普查,后一次患病率为前一次的2.6倍(两次年龄范围不完全相同)。1984年及1996年两次普查的成人吸烟率亦明显增高。从1982-1992年城市人口超重率增高53.6%,农村人口增高40.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如不加以有效干预,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将继续增高。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国际上已经研究确定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这三大因素和高血压发病显著相关,但又各有其特点。

体重超重和肥胖:中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kg/m2)中年男性约21-24.5,中年女性约21-25,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例如,我国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南方低,地区差异很大,与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异相平行。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基线时体重指数每增加1,5年内发生确定的高血压(SBP≥160mmHg/或DBP≥95mmHg)的危险增高9%。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显示,基线时体重指数每增加3,4年内发生高血压(SBP≥140mmHg或DBP≥90mmHg,或服用降压药)的危险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表明中国人群的体重指数虽然低于西方人群,但超重和肥胖仍然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且近10年来人群的体重指数均值及超重率有增高趋势。

饮酒:如以每周至少饮酒一次为饮酒,则我国中年男性人群的饮酒率约为30-66%,女性饮酒率约为2-7%。中症状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约为每天12g-18g,南方约为每天7g-8g。膳食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总热量后,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14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膳食中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增加2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增高2.0mmHg及1.2mmHg。天津居民的研究和我国三组人群研究均显示个体每日钠摄入量或24小时尿钠排泄量均与其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INTERSALT研究对中国3个(北京,天津,广西)人群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人群尿钠/钾比值高于其他研究人群,收缩压随年龄而上升的斜率比其他人群大45%,从而导致25-55岁间血压上升较其他人群为快,提示中国人群暴露于高钠摄入量对血压影响的程度大于其他人群。我国3组人群研究显示:在膳食钙摄入量低于中位数的人群中,膳食钠/钾比值对血压呈显著正关联,而在膳食钙摄入量高于中位数的人群中,则此种关联不显著,说明我国膳食低钙可能促进钠的升血压作用。14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动物蛋白质热量百分比增加1个百分点,收缩压及舒张压力均值分别降低0.9mmHg及0.7mmHg。这些研究证据表明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又加重了钠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高血压将会引发的疾病
    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1997年,WHO-MONICA研究报告显示,在多国17个监测人群中,北京(1985-1990年)男性(35-64岁)年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47/100000,居第5位,女性年均发生率为175/100000,居第2位。在6年监测期间年发病率变化不大,而同期多数其他国家监测人群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即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49%(缺血性卒中增高47%,出血性卒中增高54%);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危险增高46%。东亚人群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人群中,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在60岁以上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随机化的临床对照试验,随访4年,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表明有效地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以上证据说明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中国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西方人群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由Framingham研究及以后的多项前瞻性研究所证明,这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不论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收缩期的或舒张期的,在任何年龄,任何性别,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现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强的关联,MRFIT研究显示,在34万35-57岁男性白人中随访15年后,因血压升高而造成冠心病额外死亡的总数中,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的占31.6%,在140mmHg-159mmHg的占42.9,在≥160mmHg者只占24.1%,这是由于人群中血压水平在前两组范围的居多,而收缩压≥160mmHg者,固然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很高,但在人群中居少数。由此可见血压“正常偏高”及I级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病的重要意义。我国首都钢铁公司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120mmHg者增高40%,140mmHg-159mmHg者增高1.3倍,同样说明血压升高在中国人群中对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影响是连续的,因此任何对高血压的定义都是人为的,许多与血压升高有关的疾病可以发生在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血压的人群之中。由于在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对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如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加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和人群防治,以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同时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必将对预防心血管病产生更大的效果。

    血压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 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比没有高血压病史者高6倍,而舒张压每降低5mmHg,可能使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减少1/4。

    脉压对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脉压大是反映动脉弹性差的指标。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Eur)和欧洲老年高血压临床试验(EWPHE)结果的汇总分析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心血管病史,吸烟和积极治疗等因素之后,基线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与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虽然现在尚不能肯定脉压与心血管病的关联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但对于脉压问题应引起重视。 

    高血压的诊断
    病史
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或肾脏病的家族史;

病程:患高血压的时间、血压水平、曾接受过的抗高血压治疗及其疗效、副作用;

症状及过去史:目前及过去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痉挛、性功能异常、肾脏疾病等症状或病史及其治疗情况;有无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生活方式:仔细了解膳食中的脂肪、盐、酒摄入量,吸烟支数、体力活动量;询问成年后体重增加情况;

药物致高血压:详细询问曾否服用可能升高血压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非固醇类抗炎药、甘草等;

心理社会因素:详细了解可能影响高血压病程及疗效的个人、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环境及文化程度。

高血压防治的体格检查 尿常规:肉眼血、蛋白、糖,镜检,比重、Ph值。
                                    血生化:钾、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
                                    心电图 
                                          血压测量
其他:根据病史、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时(据患者的需要和可能)可进一步选择下列检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尿儿茶酚胺、胸片。若临床疑及有靶器官损伤,提示左室肥厚或其他心血管病者,应做超声心动图,因为左室肥厚者心血管病危险增高。掌握这方面情况有助于治疗决策。同样,若疑及主动脉、颈动脉及外周动脉病,应检查血管超声图。若疑及肾脏疾病,应做肾超声图。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是任何年龄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方法。非药物治疗不仅可以使血压降低,而且能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总体需要量,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高血压病的非药物疗法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生命在于运动:练好自己的腿——有效锻炼和维持良好的体重。
(1) 运动与血压的关系:经常坚持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这一点已经得到科学界的共识。有关研究指出,耐力性运动锻炼或有氧运动训练均有中度降压作用。这种运动是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大肌群运动,如快步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滑雪等;持之以恒,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可降低11 mmHg,舒张压降低6 mmHg;运动除了有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的作用外,还可以减轻体重,并减少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例如: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2) 运动方法的选择:可以选择多种有氧运动的形式,如跑步、快步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游泳等,以增加氧的最大摄取量。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对运动周期、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做出选择。正如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提出的6个字,即:有序——循序渐进;有度——运动量适度;有恒——持之以恒地坚持经常的规律的锻炼。
(3) 运动量的客观监测:使用有效简便的方法来量化运动,使运动量达到治疗疾病的量。可选用“能量监测仪”自动计算出病人各种活动后的能量消耗,并提示病人每日的运动是否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量。非肥胖病人,运动消耗每天至少应该达到300千卡,如果是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每天的运动消耗就应该增加到400~500千卡。与摄入热量相比,达到能量代谢的负平衡,持之以恒,使体重逐渐减轻,血压也会相应降低。在社区门诊管理高血压病人,也可以使用“能量监测仪”,预约病人来佩带监测仪,第二天同一时间(24小时)来复诊,记录一天的能量消耗情况,给予运动量的指导。北京市朝阳区建外社区一位64岁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糖耐量递减的病人,把“能量监测仪”当成“身边的保健医生”,每天根据饮食情况调节运动量,仅五周体重就减轻了3公斤,病人的血压在没有加药的情况下进一步下降,心律不齐的情况也大有改善。

2. 食至关重要:管好自己的嘴——戒烟限酒,合理膳食,不放纵自己。
    对于肥胖、超重的人特别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热量(主食和饮料),适当增加富含钾、钙的食品,可以采取低糖、低脂肪、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鲜奶。许多研究表明,在高血压病人中,有60%的人对盐很敏感,当他们摄入的盐较多时,血压就上升,反之则下降,这说明摄入盐与血压上升有关。老年高血压患者增加饮食中钾的摄入,可以使血压降低。烹调时减少食盐添加量即可达到限钠的目的,一般说每天摄盐应在6克以内。可以建议病人采用不吃咸菜,少抄菜,多采用清炖、凉拌菜的烹调方式,尽量减少盐和油脂的摄入;而增加水果、蔬菜或果汁饮料的食入量,则可使钾摄入增多。美国俄勒冈保健科学院戴维•卖卡伦博士 的最新研究认为,“吃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品是控制血压上升的最好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开搏通)、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安体舒通),或伴有肾功能不全时,过多补钾会有潜在危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保持理想体重:身体脂肪过多是触发高血压最重要的因素。
    研究表明,体重每减少1公斤,可以使血压降低0.75~3 mmHg。超重1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体重减少5公斤就能明显降低血压,同时对减少其他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处。减轻体重的主要方法是增加运动和适当限制饮食。节制饮酒和低盐饮食也有利于体重减轻。因此要通过广泛宣传,使人们,特别是为人父母者知道,从孩子的婴儿期、儿童期就要认真控制饮食,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这对保持人一生的健康非常重要。如不吃或少吃含糖饮料、各种合成的水果汁、含糖多的点心蛋糕、油炸快餐食品,提倡从青少年期开始养成锻炼身体和清淡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使高血压的发病及早得到“刹车”的重要措施。

4. 戒酒限烟不忘:任何年龄组高血压病患者都应限制饮酒。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戒酒可以使血压降低22/11.5 mmHg。对过量饮酒者初期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6~12小时后血压则反跳性升高,可能引起脑出血或急性左心衰竭,导致病人突然死亡等意外的发生。因此大量饮酒是高血压、同时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以减弱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饮酒习惯的高血压病人应该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入乙醇量宜不超过20~30克(相当于490~720ml啤酒,200~300ml葡萄酒或40~60ml威士忌),女性不超过10~20克,因为女性吸收乙醇多于男性。
    吸烟肯定能使血压升高。实验证实,每15分钟吸卷烟一支,连续吸4支后,血压及心率均见明显上升。持续吸烟会抵消抗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并增加降压药的剂量;而戒烟则是高血压病人预防心血管病和非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行为措施。在所有年龄组,戒烟后一年内可获得明显的心血管病危险下降的益处。但是应注意采取措施,如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防止戒烟后的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

5. 心理平衡第一:养好自己的心——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平衡的心理,对高血压的康复特别重要。长期工作紧张、心情压抑,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慢性病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病人选择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的重要原因。要通过社区、家庭的支持和自身的修养,提高高血压病人对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要认识到虽然许多事情自己不能决定和选择,但是如何处理和面对是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和选择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会以笑来回应你。美国心理学界经过长达10年的时间,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快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感受。处在相同生活环境,乐观主义者往往健康无恙,即使偶尔患病,也容易不药而愈。这是因为乐观者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这种物质有助于缓和精神紧张,并且使免疫力得到显著提高。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也指出,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会感觉到精神的紧张兴奋,于是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由脑分泌的内啡肽“不仅使人产生心情愉快的感觉,还具有防止老化、提高自然治愈力的出色的药理功效”,它可以解除血管收缩、畅通血液,使小血管舒张,所以“无论遇到多么不愉快的事情,只要采取积极的向前看的态度,脑内就分泌出对身体有益的荷尔蒙。无论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么优越,心情愤怒憎恨、忧愁苦闷,脑内就分泌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凡事都能运用利导思维,采取乐观开朗的态度,就能无病无痛,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年轻的精神”。
    长期紧张劳累是高血压病的重要诱因。对于追求事业、进取心和责任心极强的人们来说,认识有劳有逸、避免长期的工作“超负载”,对维护健康非常重要。人的财富是靠积累逐渐增多的,人的健康也要不断储蓄才能随年龄增加而增值。但是现在相当一部分中青年雄心勃勃进取心强,为了如日中天的事业,常常将休息、健康放到一边,直至累倒为止,则后悔晚矣。所以对这部分人群要大力宣传储蓄“健康”对所追求的事业的重要,大力宣传“不要一味追求完美”。从心理学角度讲,一味追求完美是一种认识的误区,它会驱使人们放弃休息永无休止地奋斗,直到身体搞跨。因此要学会肯定自己,鼓励自己,学会“放弃”和主动休息,使紧张的神经能及时得到松弛、休息,使身体真正适应和承担起事业长期发展的重任。

6. 学会自我放松:用好自己的脑——配合医生,不怕麻烦,调整行为,学会放松。
    提倡用积极运动方法进行放松和休息,譬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也可以采用行为疗法如练习瑜伽功、松弛-默想和生物反馈的方法进行放松。常用的是呼吸放松法,适合高血压焦虑明显的病人,或者伴有失眠的病人。可以在晚间上床后,逐渐使情绪安定、不想杂事,平卧位,全身放松,两手平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平静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呼吸速度越慢越好。腹式呼吸的方法是:吸气时让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让腹部徐缓松下去;吸气时间较短,呼气时间较长,两者时间比例约1︰2。吸气时可以默念1,2,3,……最好1秒数1下,一边数一边吸气,然后停顿1秒,接着开始呼气,方法同上。进行呼吸运动时还要有一种意念,即吸气时好像一股气从头部慢慢向下推移,最后从足趾排出,这样循环往复地一呼一吸,人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这种放松疗法也可以白天练习,譬如中午午休时做了一小时放松训练,即使只练习20分钟也会使人感觉头脑清爽,非常有利于放松情绪,调节紧张。

来源:() 责任编辑:(华检医疗网整理)

TOP

-